1076万的毕业生遇见1193万的高考生,哪里是人生的岸?




2022年6月19日



undefined

undefined



这是一篇2022年本科应届毕业生的文章



undefined


6月7日,万万万万万众瞩目的全国高考扛住疫情的冲击,再次准时拉开帷幕,其作为比真金还真的顶级流量,那号召力可不是吹出来的。

高考的相关讨论不仅在7日瞬间登上各大平台热搜,还全程霸榜,热烈程度让小编强烈怀疑是不是全社会不高考的人都来凑这个热闹了。


undefined


要说不参加高考的人中,谁最关心这次考试,那镜头必须转向大学生朋友们。

大一大二的忙着看高考数学题,准备重展当年雄风回忆一下三角函数;大三大四学生聚团讨论各大省份的语文题,最后得出“爷的青春结束了,这谁写不跑题啊”的无奈结论。

而作为这三年疫情的完美受害者,这场考试的真正主角表示——“高考完的心愿,我们只想赶快和做了三年网友的同学来一场线下奔现。”

毕竟这三年的封校频率,可比女生生理期来的还准时。只有核酸口罩家里蹲的高中生活敢问谁能不腻啊,只有网课做题见不到老师的努力日程敢问谁能不烦啊。

他们熬过了我们想象不出来的时光,坚定的走向考场,然后和在考场外的大学生同时发现:今年高考题怎么这么难啊?


undefined
undefined
undefined


不信?好,先来一道语文题开开眼!


undefined


这套全国甲卷语文作文题由四大名著之一《红楼梦》切入,诶,可别着急说这名著我熟悉啊,再往后看看。

“以上材料中,众人给匾额提名,或直接移用,或借鉴化用,或根据情景独创,产生了不同的艺术效果……请你结合自己的学习和生活经验,写一篇文章。”

啊这这这这这这,这主题该写什么呀?


而这次考试,不仅只有语文的作文材料云里雾里,其他科目也纷纷不甘落后,各展身手。




undefined


尽管目前并没有官方渠道的数据统计给今年高考难度拉个多维度全方面的分析表,但我们从各位考生社交媒体上的讨论已可窥见几丝痕迹。


undefined
undefined


想告诉这位朋友,不要怀疑自己,不只你自己觉得难。


undefined


不信可以看看这个评论区。


undefined


这种恳切的言语,哪个经历过高考的人不共情!

难的辅导老师也忍不住了,跳出来安慰各位考生一句。


undefined


小编就在这里借这句话安慰各位了,刚高完考的大家也不要太担心!

咱吃好喝好先玩一个月再说!



“知道卷子难,那你怎么不好好学?”
“你得给我机会学呀!”



今年高考难的抱怨,或许可以从考卷本身难度和考生现状两部分加以分析。

考卷出的难不难,是每个人都无法掌握的玄学,毕竟我们都无法决定今年考什么。但从考生自身出发来看一看,考生要怎么学才能练就击垮高考的十八般武艺,就大有道理可以依循。

2021年,教培行业被一刀切。双减背景下,素质教育被作为新思想顶上风口浪尖的讨论中。

今年4月,怀化教育官微就曾发文《@校长、班主任、学生及家长请如实填报!不如实登记申报学生参与校外教育培训情况将被追责!》,文中要求全市学生必须如实登记自我校外教育培训参与情况,填报信息不实或瞒报将取消一切评先评优资格,并记入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档案。


undefined
   怀化教育官微发布的通知原文


这就意味着,你很可能因为出于兴趣在课外学习一堂音乐课忘记登记而被取消评优资格,记入终生档案中,课外补课,达咩!

于是,做英语教学起家的行业龙头新东方只能改革转型,最近靠直播卖货上课的方式打开新思路,圈粉无数,但相信在俞敏洪鸡汤演讲下长大的人对此种情况多多少少都会产生几分唏嘘。


undefined
   东方甄选直播间董宇辉直播带货现场


一面是对于课外辅导的严厉措施,一面是寻求转型曲线救国的教培行业,他们都明白的告诉了我们这个事实,课外辅导班已经彻彻底底的成为了历史(也许还可以继续存在于直播中变成全民教育)。


undefined


可最令人感到矛盾的是,取消课外辅导的同时应试教育又没有被同步取消,高考成绩依旧和个人前途息息相关,在这样的背景下,素质教育就显得不那么适合中国国情。

但与此同时,也有不少素质教育的支持者认为,根据1999年出台的《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素质教育是要:“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尊重学生身心发展特点和教育规律,使学生生动活泼、积极主动地得到发展”,“把德育、智育、体育、美育等有机地统一在教育活动的各个环节中”。

“让孩子享受快乐的童年,还是尽早刻苦学习,笨鸟先飞?”

“将学习看成一种收获的过程,还是执着于高考给出一只成绩单的结果?”


undefined
   知乎上关于素质教育的讨论


这样类似于“鸡娃”教育与“放羊”教育的 battle 几乎每隔几个月就要在家长群中掀起一番争论,而唯一可以确定的是,在不统一的教育观念互相拉扯时,浪费的都是孩子宝贵的成长时间。



这边高考那边正上演
激烈角逐的“上岸”大戏。



在为今年高考生的“难”报以关注的同时,大家也不要忘记,另一边在几年前已顺利越过高考独木桥的2022年1076万毕业生,也依旧处在“难”中。

他们正集体上演一场激烈角逐的“上岸”大戏。

如果你是今年的高考生,大概对“上岸”这个词还很茫然,但对于即将毕业的大学生硕士博士来说,这个词则是老朋友了。


undefined


“考研上岸”、“考公上岸”、“国企上岸”、“大厂上岸”……

在各大社交平台上搜索这个词,你就能看到数不清的毕业生们正习惯用“上岸”这个词来形容自己每次考试、每次面试的胜利。而上岸经验分享帖,上岸锦鲤贴等一经发布,就可以瞬间引来乞求上岸学子们的巨大关注。


undefined

   上岸经验分享贴点赞量都很高


似乎这些考生十年寒窗的尽头,是掉进了沸腾的水里,现在他们正在疯狂游泳,以求达到干爽安全的岸边。

就业环境难道已经严酷至此了吗?

据智联招聘《2022大学生就业力调研报告》,截止4月中旬,在有求职计划的应届毕业生中。仅46.7%已经斩获offer,低于去年的62.8%。另外,今年选择自由职业或者慢就业的毕业生分别从去年的15.8%与12.8%上涨到今年的18.6%和15.9%。

毕业即失业的压力让毕业生们纷纷提前感受到危机,力求继续待在象牙塔中。于是焦虑的他们恨不得从大一就开始复习考研。

大学本科四年,在这样的情景下似乎成为了另一种意义上的“高中”。


undefined
   考研人的日常


以大热跨门专业新闻传播学为例,今年的A区国家线从去年的355分上涨至367分。现实教育我们,新闻理想可以有,但考新闻传播的研究生学长学姐表示大可不必,毕竟施拉姆(传播学奠基人)也得二战。

而考研每年的报考人数也是大幅增长——从2017年突破200万,到2020年报考人数341万,2021年报考人数377万,2022年的报考人数已经达到了457万,较之去年足足增长80万!看这个趋势,明年突破500万应该不是什么大问题。


undefined
   2022年考研国家线,图源:中国教育发布


在这样的背景下,人人拿出高中的劲头在大学努力学习也就不算奇怪。

从今年国家线上涨的程度就可以看出——确实,今年考研的人都很努力,大家一起成功的将国家线卷出了新高度!


undefined


除此之外,选择考公考编的人也大浮上涨,追求稳定在疫情的风波下成为了当代人新思潮。之前父母劝我考公,我说他们老土,现在谁不得说一句“真香”!

不信,上数据!在2021年,全国公务员考试报考后通过审核的人数为157.6万人,但最后只招录2.57万人。到了2022年,在岗位数量并没有大幅提高的背景下,公务员考试通过资格审查人数已经首次超过了200万人。


undefined


岸是真的难上,毕竟清华北大的博士生,也正在排队挤进街道办。


undefined
   杭州市余杭区公示名单岗位录用


但之后呢?成功上岸的人就能告别一切烦恼,迎接所谓崭新的人生了吗?


undefined

   知乎关于研究生退学的话题被浏览量高达86万次


成功上岸的研究生中想要退学的,也大有人在。毕竟,考试的时候谁认真思考了自己究竟是否适合学术呢?硕士毕业需要找工作,博士毕业也依旧需要找工作,一年一年的毕业生要何去何从?

真正稳定的岸,哪里会存在呢?



场到底需要什么样的人呢?



上述分析的状况,似乎给人一种感受——整个市场的就业压力已经巨大,找不出一个空闲的位置留给年轻人,卷到深处无缝隙。

但这样的想法明显不符合事实,因为在年轻人找不到工作的同时,也有大量公司面临着招聘不到人的尴尬场面。

这一切的难题都指向

职场需要什么样的人才?

而年轻人自己,究竟需要什么样的未来?

年轻人如何在日新月异的变化中融入社会中的职场呢?


undefined


要弄明白这些问题,我们不妨先来个逆向思维,先考虑清楚:职场需要什么样的你?

其实这并不是一个难以回答的哲学命题,最起码比行测的逻辑题简单太多。迟到?早退?态度不认真?数据总出错?稿子拖延症大神?(这声对不起小编先喊了!)显然,以上不负责任的表现谁看都不能接受。

在远离上述表现的同时,更重要的是我们也要充分的去相信自己的能力,敢于和公司展示自己。毕竟,并不是所有人的求职目标都是高精尖的芯片制作,高学历的大学教授。在这个社会中,大多数岗位的用人需求都很简单,求职者的合适也远远比高学历更为重要。

且在工作中,公司看重的基本素质都简单且共通:

靠谱的专业素质

解决难题的丰富经验

可以接受吃苦的拼搏信念

这可不是小编在帮资本家PUA大家,而是现实中用人单位的刚需。只要求职者手里有料,你就有资格和招聘者 battle 薪资和待遇,顺利融入职场自然不在话下。


undefined


那问题转到最后,我们究竟想要什么样的未来呢?

小时候我们的回答总是非常精准:当教师,当医生,当航天员……但我们渐渐发现,随着年岁渐长羽翼渐丰,未来在我们面前反而越来越模糊。网络给了我们丰富信息,学校这个象牙塔给了我们足够保护,而我们对于自我的探索反而在繁杂的信息中被消解。


undefined


破解“佛系,躺平,犬儒主义”的钥匙,也许有时候就在你天马行空不值一提的最初的想象中。选择有时候真的很简单,我们都要走入真实的世界里,去感受劳动带来的充实,去和各种各样的人打交道,去线下交流。

负责的完成每一份工作,早起吃早饭,回家看夕阳,发现路边的花又开了,未来不远,未来也不可怕。


undefined
   作者小安2022年毕业照


最后,作为今年的应届毕业生,我祝福焦虑的每个你我他都可以找到自己合适的,热爱的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