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导体行业人才“卡脖子”,关键还得看这3点!


2022年7月12日



当前我国半导体设计现状主要是大型企业垄断格局持续,美国半导体设计环节处于领先地位。我国的半导体设计企业中,台湾地区的设计企业实力较强,但国内设计企业普遍规模较小,国产率较低。


值得肯定的是,当前新生力量正不断迸发能量,由此也引申出了越来越多的半导体企业及相关需求,但是人才缺口大,技术壁垒高也成为了当前半导体行业招聘“卡脖子”一大难题。




undefined


   本文章同类插图来源:Gabriel Silveira



【万氪】作为行业领先的猎头品牌,有专注于半导体行业的20人团队,团队成员有近10年半导体领域猎聘经验,在深圳、长沙两地都有半导体事业部,帮助半导体芯片公司猎挖优秀芯片半导体人才!



卡脖子的技术


人才情况


1、我国集成电路产业从业人员的紧缺指数:


2020年中国半导体产业从业人数约54.1万,同比增长5.7%,预计到2023年前后人才需求将达到76.7万人左右,人才缺口将近23万人。

2020年的半导体从业人员相对2019年涨了3万多人,但半导体的人才缺口仍有30万,人才供给失衡。以测试应用工程师为例,行业需要3万个测试应用工程师,但目前我国连3000人都不到。--首届半导体产业峰会暨芯智库成立大会


undefined


   产业从业人员分布图表

近两年,半导体行业TSI指数高于全行业,招聘难度相对较高。2020下半年,疫情后行业复苏,数字化与市场对于半导体的需求攀升,TSI指数逐渐走高。2021年春节后,竞争再次加速,年末TSI指数已高达1.91。

(每年春节期间,随着招聘需求下降候选人活跃度低,TSI为低谷值。)



undefined
   近两年分时TSI趋势图表

undefined
   TSI-人才稀缺指数图表

2、我国集成电路产业高校人才情况:


2020年高校毕业生874万,其中集成电路相关毕业生规模在21万左右(占比2.5%左右),有13.77%的集成电路相关专业毕业生选择进入本行业从业。

为加大人才培养力度,2020年经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批准, 决定设置“交叉学科”门类、“集成电路科学与工程”一级学科;
近年我国各大高校相继成立集成电路学院,加强专业及高端人才培养。

《第一财经》报道,一位从事半导体行业近20年的人士称,集成电路人才存在市场缺口大、缺乏相关专业大学毕业生等问题。例如,高校缺少针对性的专业学科,除了几所重点高校,几乎没有大学有集成电路学科,而集成电路的极致专业性,使得企业无人可用,一般的计算机等学科不具备相关能力因此,芯片公司往往都会提前一年去大学抢人。

undefined
   电子学院高校名单


半导体行业人才技术分类


1、硬件、

中科院的研究报告中指出,半导体芯片制造涉及19种必需的材料,大多数材料具有极高的技术壁垒。像光刻胶这样的材料,有效期仅为3个月,中国企业想囤货都不行;而国内芯片制造领域所有的化学材料、化工产品,几乎全部依赖进口。这就导致虽然中国的芯片设计处于国际顶尖水平,却因为无法自行生产芯片,很容易就被其他产业上游公司或国家“卡脖子”,掣肘整条芯片相关产业链。

我国在最重要的光刻机上与世界领先的EUV、DUV机器都有不小的差距,在多年的探索中进步较为缓慢;除了光刻机之外,我国企业生产的其他相关设备与世界水平也差距较大。

在芯片材料方面,我国的大尺寸硅片、光刻胶、掩膜板制造技术与目前的芯片设计水平还存在差距,许多门类的材料不能满足国内企业生产制造需求,需要依赖进口。


undefined
   图片来源:Google

2、软件:


关于芯片设计,最主要的一项就是EDA软件电子设计自动化服务了。在这个领域,全球70%的市场都被美国前三大巨头公司垄断(Synopsys、Cadence 和 Mentor Graphics);而国产的EDA软件在设计效率和质量上都存在着明显的差异。不仅如此,目前国产半导体行业几乎方方面面都被外国企业所压制,要想继续使用高尖端的产品,我国本土厂商必须站出来。

世界顶尖的三家EDA设计软件公司Synopsys、Cadence和Mentor都是美国公司,我国的华大九天、芯远景等企业在技术成熟度和完整性上与顶尖企业还存在差距,在高端芯片设计中,中国企业还没有好的本土化软件可以替代。


undefined


   图片来源:Google

半导体行业人才画像


1、半导体行业人才画像:职位、城市、紧缺岗位薪酬


 如何评价自己的薪资水平:


undefinedundefined
 如何评价当前工作与生活的平衡状况:
undefinedundefined

 职位、城市、紧缺岗位薪酬:

undefined

undefined


2、半导体行业人才画像:性别、学历、年龄、工龄


近三年半导体中高端人才性别构成中,男性占比70%以上,2019-2021女性占比逐渐增加本硕学历以上达78.7%;

从年龄看,25-35岁占比达60%,25岁以下年轻人才、35岁以上的资深人才占比逐年提升;

从工龄来看, 以5至8年及10年以上的人才为主,占比超6成,15年以上经验丰富的人才占比逐年上升。

undefined

undefined
   半导体行业人才画像表格

3、半导体行业人才年薪:工龄VS年薪、学历VS年薪

人才成熟度与年薪呈现正相关;

随着工龄增长,人才年薪也随之增加,综合看,工龄各阶段,期望年薪约比实际年薪高25-28%;

从学历看,学历越高平均年薪越高,硕士学历期望年薪与实际年薪差值达31%,博士差值为45%,从侧面看出,高学历人才对薪酬有更高的期望。


undefined


undefined


   半导体行业人才年薪表格

如何解决:坚持VS创新

1、政策扶持,多重利好带动,相关行业政策挨个落地,共同驱动国产化进程。


在中美贸易摩擦中暴露的中国半导体供应链的短板,也让中国半导体行业实现国产化替代的意愿更为迫切。在2021年中国政府发布的《十四五规划与2035年远景目标》中提到,集成电路是具有前瞻性的、战略性的国家重大科技项目,也是需要着力发展产业创新的行业之一。



undefined



通过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将集成电路产业纳入规划目标。借助国家大基金,为行业发展提供资金弹药,同时吸引市场资本为该行业注入活力,享受增长红利。

各地政府,例如上海、长三角等,会吸引产业公司进驻,形成集群效应。也会给予部分符合要求的晶圆厂的建设比较低成本的资金,用于产能建设。因此,从政策端,可以通过相对小量的资金撬动比较大的市场资本来建设、推动半导体行业发展。


undefined   半导体供应链


2、国产化4.0+电动化2.0+智能化1.0时代即将到来,使得技术创新方向明确;新兴赛道将迎来超车机会,国产替代化前景明朗。


 国产化4.0


随着摩尔定律接近物理极限,半导体行业积极探索新的技术,以打通未来的发展方向,突破关键核心技术、实现国产替代是我国数字经济发展的重要组成。通过对3D 封装等新兴产业技术方向投入,我国的半导体行业有了追赶的机会。具有较强份额提升逻辑、品类扩张、产品结构调整、以量补价逻辑的优质赛道,如:设备和材料、功率半导体等。


2022年,国产化路径将顺着四条主线继续推进到4.0时代。


半导体设备,将在2022年实现1-10的放量;

芯片材料,将在半导体设备后,接力进行0-1的突破;

EDA/IP,将登陆资本市场,成为底层硬科技的全新品类;

设备零部件国产化的纵向推进使得产业地位凸显,板块将迎来历史级的发展风口。


undefined

   图片来源:Google

 电动化2.0


电动化2.0材料之传统硅基,IGBT和传统MOS,将持续在中低压和传统场景占据主寻地位。由于缺芯情况叠加行业景气度加速,新能源相关的IGBT和MOSFET将迎来新的机遇期;

电动化2.0材料之碳化硅,SiC将在高压平台和高端应用场景发力;在行业景气、国产替代与份额提升的三重推动力之下,外延、衬底、制造、设备、IDM领域都将迎来新的突破期。


undefined


 智能化1.0


传统座舱,本质是手机的衍生,是非实时操作系统在三屏合一趋势下的场景扩张,传统SoC厂商依靠自身优势,将继续主导传统座舱市场;

智能驾驶,本质上全新的异质计算架构,实时操作系统将结合FPGA+GPU+ASIC+CPU等异构芯片,共同赋能ADAS,最终实现无人驾驶。


undefined
   图片来源:Google

3、新型数字化人才对于企业转型至关重要。


作为企业数字化转型过程中的关键要素,数字化人才对于企业转型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而解决数字化转型人才的缺口也是对企业的巨大挑战。

加快数字化转型的步伐,需要企业突破固有的思维壁垒。转型的根本,不仅是新工具或者新技能的应用,而是一场针对自身的转变,对于企业或者个人而言都是如此。